• 无障碍版 无障碍版
  • 本站地图网站地图
  • 登录 | 注册
  • 网站支持IPv6

首页 > 走进绛县>乡镇列表

磨里镇

发布日期:2023-06-17 10:24    来源: 绛县人民政府     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本页

一、建制沿革

磨里镇位于绛县东南部,中条山腹地,是一个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山区农业乡镇。因处磨里峪口,早期以产桃花石磨闻名,故名“磨里”。1949年属绛县三区,1953年设河王乡,1957年改磨里乡,1970年成立人民公社,1984年改称磨里镇。全镇总面积159.6平方公里,耕地1.3万亩,牧坡7.6万亩,林地10.2万亩。2020年合并行政村后,下辖老区、西尧、河王、磨里、东岭、炭元河、垣址坪7个行政村,全镇总人口1.1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6900余人。下设2个党总支,10个党支部,382名党员。

二、地理环境

磨里镇与翼城县、垣曲县交界,241国道、342国道穿境而过,交通十分便利。境内生态资源丰富独特,植被覆盖率高达88.6%,文化底蕴深厚久远,县委回马岭党性教育基地、国有大型军工企业5409厂、绛北大峡谷风景区位于本镇。因独特的山区气候,形成了初秋飞雪、十月红叶、原生草甸、高山白桦、松涛密林的地质景观,山猪、虫草、蕨类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广居茂林,享有“革命老区,生态磨里”的称号。

三、产业结构

近年来,磨里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深入学习贯彻“三篇光辉文献”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,全面落实省委“四为四高两同步”总体思路和要求,全力用好市委“五抓一优一促”经济工作主抓手,在县委实施五大举措、打造四宜绛县的“五四发展思路”中进一步找准磨里定位,确立了“文旅融合、农旅联合、工旅结合、商旅配合”的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思路,构建了以“回马岭党性教育基地、绛北大峡谷风景区、磨里明清石窑古村”为三大支撑点,以马儿崖风景区为辅助的“3+1”旅游经济带;初步形成了由东官庄硕裕盛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、西崖下和祥顺果树专业合作社、史家庄农嘉硕养殖专业合作社、焦家凹农福盛养殖专业合作社、炭元河鸣泽养蜂专业合作社、河王河之朔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东官庄村樱桃扶贫产业园区、河王村花椒园区、磨里村连翘园区、东岭村花椒园区、西尧村樱桃扶贫产业园区、焦家凹养牛扶贫产业园区、史家庄养羊扶贫产业园区、西尧村千亩连翘产业园区构成的“六社八园”农业产业布局。

四、经济社会

70年代,因“三线建设”需要,大量军工企业和工人专家迁往磨里镇,在当时文化交汇和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,磨里瞬时变得热闹起来,大街上都是身着时尚服装的帅哥靓女,特别是医院和学校,不但设施齐全,医生医术好,教师教学水平高,引来周边不少县市的人前来看病、上学。一时间,磨里出现了电影院、游泳馆、歌舞厅、台球室、茶馆、饭店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,繁华程度超过周边县城,被誉为大山沟里的“小香港”。时过境迁,如今的磨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全镇街道两旁青砖楼房鳞次栉比,超市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,主要街道基本全部完成硬化、亮化、绿化,实现了村村通水、通电、通网、通路,修建了镇垃圾中转站、污水处理厂、旅游厕所、农贸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,拥有红山中学1所、镇卫生院1座、村级卫生所9个,每村建有标准化“一场两室”、老年日间照料中心、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,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。同时,磨里镇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和军工文化,家家户户发展起了农家乐、采摘游等旅游产业,着力打造“春赏花、夏避暑、秋赏叶、冬玩雪”的特色旅游小镇。

五、发展规划

新时代,磨里镇将紧紧围绕全县“五四发展思路”要求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大力实施“乡村振兴”战略,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,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为抓手,进一步将绿水青山、田园风光、乡土文化、人文历史资源连成线、集成片,逐步形成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格局。

2023年1月15日